
5000名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家庭子女教育年支出8773.9元
26.6%的家庭支付择校费平均金额为12407.9元
76.0%的家庭支付课外培训费平均支出为一年3820.2元
“在孩子教育上花的钱愈加多。”这是目前父母的常见感觉之一,10年来,一些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论断:
中国经济景气测试中心公布的居民储蓄消费意愿调查结果表明,国内城市家庭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其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左右。
2010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情况问卷调查报告》也显示,目前“孩子的教育成本愈加高”已经成为家庭生活面临的三大困难之首。
2011年2月,为了获得一些最新的、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全方位把握和深入讨论国内家庭子女教育本钱及其有关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成立“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本钱研究课题组”,之后在北京、广州、南京、哈尔滨、石家庄、西安、成都、银川共8个省会城市近5000名中小学生父母中展开问卷调查和结构性访谈,调查显示,5000名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家庭子女教育年支出达8773.9元。
子女教育成本占家庭年收入30%
报告觉得,义务教育具备强制性、普及性和免费性的特征,国内自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订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教育进一步减免了杂费。然而,目前中国城市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子女教育花费仍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调查表明,子女教育支出已成为家庭经济支出的要紧组成,支出比率较大,且存在肯定群体差异。
报告显示,义务教育阶段,调查样本中近四成城市家庭一年子女教育支出成本在9000元以上,有2.8%的家庭一年子女教育支出在30000元以上。城市间存在较大差异,北京、成都、南京该方面年平均花费都在10000元以上,其中北京最高,为13747.5元。相比之下,石家庄和银川的家庭子女教育支出水平最低,银川为6776.0元,石家庄为5645.8元。
整体来看,子女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城市家庭的主要经济支出之一。调查显示,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总支出的76.1%,占家庭总支出的35.1%,占家庭总收入的30.1%。
近8成教育成本为扩展性支出
报告显示,有83.4%的家庭交给学校杂费平均为402.7元,仅占子女教育总支出的4.6%;52.2%的家庭出货子女在学校的食宿费,平均一年719.6元,占子女教育总支出的8.2%;85.7%的家庭支付子女的学习用品费,平均一年447.5元,仅占总教育支出的5.1%。这三项基础性成本的总和,约占子女教育总支出的17.9%。
那样,还有8成以上的教育成本支出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报告显示,26.6%的家庭为子女就读某所学校支付过择校成本,平均金额为12407.9元,最高额度为80000元。同时,课外培训或辅导、课外读物、少先队活动、参观演出、游学等扩展性支出构成了目前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主要内容,其中以课外培训或辅导成本最高。有76.0%的家庭为子女支付课外培训或辅导的成本,平均支出为一年3820.2元,最大金额达80001.0元。
家庭对子女课外培训或辅导方面的支出主要致力于学习成绩的提升。调查显示,81.4%的家庭对于课外培训或辅导的选择在于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类辅导;33.9%的家庭支付于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类培训;14.7%的家庭支付于武术、游泳等体育类练习;另有3.6%的家庭让孩子参与航模、机器人等科技类培训。
对教育支出父母观念存在分歧
调查发现,关于教育支出及其成效,父母间在观念上存在明显分歧。
对于子女择校就读,六成以上的父母觉得对于子女进步有成效,其中,13.9%的父母觉得很有成效,49.5%的父母觉得比较有成效。不过,对于择校费的合理性问题,父母之间的看法差异非常大。30.9%的父母觉得子女就读学校收取择校、借读、捐资助学等成本是不适当的,与之相反,31.3%的父母觉得是适当的,而另有37.8%的父母表示没办法断定。
对于给孩子报学习类的课外辅导,超越五成的父母觉得“有成效”,其中6.5%觉得很有成效,44.9%觉得比较有成效;42.7%的父母觉得成效一般;仅5.9%的父母觉得没什么成效或完全效果不好。
调查显示,多数父母并非无所保留的给子女教育烧钱,而是持有肯定的教育本钱观念。对于“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经济上可以适度负债”的看法,父母的态度呈现明显的分歧,尽管有38.3%的父母表示赞同或很赞同,但42.9%的父母则表示不认可或很不认可。有28.1%的父母赞同“为子女的教育烧钱,花费多少都值得,不计本钱”的看法,但更多的父母并不同意。
调查发现,对于一样的教育看法,父母间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对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态度,父母间的分歧较大,五成的父母同意这一看法,而四成的父母对此并不是持一定态度,同意者觉得正是为此才要在教育方面为子女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