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小学生小强来讲,每周一次的萨克斯课着实有点烦。
他的同龄人小雨,却渴看着上一节美术辅导课,就算一节也好。
他们分别来自富贫两类家庭。
浙江社科院的专家调查显示,“寒门出贵子”这一传统励志的现象愈加少见。有数据统计,农村大学生比率已降至30年前的一半,而论综合素质,贫寒家庭生的孩子远不及富裕家庭。
对此,专家觉得,近年来,社会底层通过教育向上流动的途径有变窄趋势。
课外辅导:支出让贫困家庭倍感重压
小强,13岁,杭州濮家六年级学生。小雨,12岁,杭州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小小学五年级学生。
在学校,他们的生活并无不同,一样的上课。他们的差距体目前课后。
小强小学一年级时,天天放学后都要到一个退休老师那里补习语、数、英三门课,每月学费约1000元。
小雨唯一上的补习班,是每周六上午两个半小时的英语课,每年学费1500元。
她之所以上补习班,着实是由于和同学之间的差距在拉开。
由于早在小学一年级甚至婴幼儿园阶段,她的同学已同意各类英语教育,有些甚至过了少儿英语三级。为了女儿的学习,小雨的爸爸一咬牙,挑了家相对便宜的英语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小雨每周都会去五公里外的英语班补课。
她成绩提升非常快,这让全家倍感欣慰。
在中国,“分是学生的命根”,应试教育仍占非常大的地位,课外辅导日渐成为新的教育投资热门。几乎所有大中城市的学生都参加过课外辅导班。
记者发现,在城市街头,愈加多的出现各类教育辅导机构,囊括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课程也涵盖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化学、生物、政治等等。
“改变孩子的将来!”这类机构打出的广告无一不让父母心动。但这笔成本并不轻松。
记者咨询了杭州多家一对一辅导机构,被告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主课中任意一科,每周末补课一次,每月学费约为1000元。
以此计算,三门课若全部补习,每年需要花费36000元。中学课程补习收费会更高。
而2011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分别为13071元和30971元。
综合素质:专长班是困难家庭的奢侈
若是课外辅导的成本尚在可同意范围之内,但在比拼综合素质时,富裕家庭的学生还是会略胜一筹,由于兴趣班的价格更为昂贵。
天天作业完成后,小强会练会萨克斯。经过两年学习,他已能吹奏《隐形的翅膀》等数首歌。
每周日上午,小强会在爸爸的陪同下,前往萨克斯班学习一小时。课时费每小时120元,但他依旧时常抱怨乏味。
按爸爸计划,他今年要考萨克斯六级。
小雨也有喜好。她珍藏了一卷画纸,是她对美术的渴望。可家的确拿不出更多的钱为她报专长班,就算只不过一个。
五年前一场高烧,让她的爸爸落下残疾,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售货员母亲的薪资、爸爸的低保补助和七旬奶奶的退休金,构成了四口之家的经济来源。光房租,就要花近一半的月薪。
对于课外专长班的价值,专家觉得,在“学有余力”的条件下将孩子送入自己所有兴趣的专长班学习,将在一定量上能够帮助孩子综合素质的拓展和自信心的积累。适当的专长班,既能引导孩子积极享受生活,又会反过来助于文化课学习。
因此,对于富裕家庭来讲,报一个兴趣班是需要的。
专家:教育资源拼抢激烈致寒门处下风
小强和小雨,是当下社会不同层面子女受教育的缩影。
教育,是现代社会不同层面流动的重点途径。自1978年恢复高考考试规范以来,大量寒门年轻人通过高考考试改变了命。
“寒门贵子”,这一符合国人传统励志逻辑的现象,现在却愈加少见。
有数据统计,近年来城乡大学生比率约为82.3%和17.7%。而在上世纪80年代,农村生源占高校学生三成以上。
“底层通过教育达成向上流动的本钱愈加高,动力愈加小,教育途径有变窄的趋势。”中国劳动掌握副会长兼薪资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表示。
浙江社会科学院助理调查员王平剖析,父母盲目干涉孩子教育,致使教育资源拼抢激烈,是导致近年来寒门子弟鲜有贵子的主要原因。
在改革开放初期,父母对教育的动机相对单纯。父母对教育的干涉较少。而现在,父母将“孩子的教育”与“父母是不是负责”绑架在一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共识。在当今教育资源市场化的条件下,寒门在教育资源的拼抢中只能处于下风。
王平建议,可以打造一个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教育资源信息平台,让教育资源透明化,通过行业自律和专家引导的方法,让父母防止盲目性拼抢和争夺。
同时,浙江社科院的调查也显示,寒门学子获得教育资源的方法正在变得更为恶劣。
王平曾在杭州中心选取了一条街道,对其中拥有中小学适龄孩子的90户家庭展开调查。除其中一户曾将孩子送入民办学校读过三个月书外,其他89户家庭的孩子均未能在中小学阶段进入民办学校学习。
2012年5月6日,一条反映一位妈妈为让孩子进入民办中学,而在面试环节苦苦哀求仍被拒绝的帖子,被发至杭州著名社区网站“十九楼”置顶。该帖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纷纷讲述自己在争抢进入民办学校时的种种辛酸。
从某种程度来讲,寒门子弟极少有人能进入民办学校学习。
“当下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被民办学校垄断,致民办教育水涨船高,贫困家庭子女获得优质教育机会结构愈加恶劣。”王平说,应打造有效监管规范,防止优质生源在民办学校过度集中,让公办和民办学校在生源上处于同一水平,才能扭转民办教育机构垄断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