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是汽化现象
B.秋季草地叶片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
C.屋顶瓦上结了一层白霜,是熔化现象
D.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是凝华现象
【答案】B
2.100 ℃的水蒸气通过100 ℃的水,水蒸气和水将
A.水蒸气会降低
B.水会降低
C.水和水蒸气的多少都不发生变化
D.没办法判断
【答案】C
3.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是凝华的是
A.可乐罐外表面的白霜
B.杯口上方的“白气”
C.冰块化成水
D.“干冰”周围的白雾
【答案】A
4.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方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 ℃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答案】D
5.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方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熔化
【答案】A
6.《中国诗词大会》的开播,带动全民重温那些过去学过的古诗词,推荐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包括的物态变化中,是液化的是
A.“可怜9月初中三年级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B.“停车坐爱枫机林晚,霜叶红于2月花”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答案】A
7.下列手段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用干手器将手上的水吹干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答案】C
8.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征”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水沸腾时出现很多的“白气”是水蒸气
C.水的温度需要达到100 ℃时,水才会沸腾
D.水沸腾时温度维持不变,仍需吸收热量
【答案】D
9.下列现象中,是液化的是
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 B.冬季草木上出现“霜”
C.冬季湖水结成“冰” D.冬季玻璃上出现“冰花”
【答案】A
10.如图所示,舞台上常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办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氛围。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讲解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减少;(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讲解
A.仅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仅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科学性错误
【答案】B
11.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以a、b两地方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答案】C
12.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下列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状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
A. B.
C.
D.
【答案】A
13.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
A.“冬季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要吸热
B.“春季来到,积雪融化”是熔化现象,要吸热
C.“夏季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借助“干冰”升华,要放热
【答案】B
14.通常情况下成人腋下正常的体温约为_______℃。如图所示,孩子发烧时,常用凉湿毛巾敷在额头上通过水分的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字)来吸收体表热量,起到降温用途。
【答案】37 蒸发
15.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冰水喝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冰块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热量;哥哥从冰箱中取出一瓶矿泉水,不久后发现,原本干燥的瓶壁上有了很多水珠,这是发生了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字)现象。
【答案】吸收 液化
16.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_____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字);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办法是_______(选填“减少”或“升高”)温度。
【答案】液化 减少
17.南极区域是冰的世界,虽然这里降水量非常小,但空气却非常湿润,这是由于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升华过程要__________热量。《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的一种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字)。
【答案】吸收 凝华
18.热升华技术是一种特种打印,是传统打印技术的一次突破。热升华打印出来的图像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其成效可与印刷品媲美。热升华打印是在高温下使色带上的油墨(颜料)受热________,渗入物体的表面,温度减少后会发生________,即形成色彩亮丽的图像。热升华的图像经久耐用,图像不会掉落、龟裂和褪色(均填物态变化名字)。
【答案】升华 凝华
19.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察看到碘锤中固态碘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字)。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由于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察看到。为验证猜想,他查看了一些资料:一般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依据上述资料剖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何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当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察看到水中有很多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很多白雾,则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二氧化碳/水蒸气)。
【答案】(1)升华 (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3)二氧化碳
20.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征”实验时:
(1)由表格中的数据,你觉得本次实验小红应使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的温度计。
(2)如图甲所示,小红实验时虽然也是蛮拼的,但操作还是存在几个错误,请指出其中一个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实验时还需要一个要紧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
(4)当水温升到90 ℃时,小红同学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 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①若计时第2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
②依据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说明此时当地的大方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方压。
【答案】(1)水银 (2)读数时视线倾斜(或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杯底或酒精灯的火焰没正对加热的烧杯底部) (3)计时表(停表) (4)①94 ②小于[来源:学科网]
21.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是关于水循环的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见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很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
(1)剖析水循环的示意图,你能得到什么物态变化的信息。
(2)你或许注意过,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区域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国内××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试说明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何未必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3)干旱时,要推行人工降雨需要拥有哪种天气条件?推行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请问干冰有哪些用途是什么?
【答案】(1)液化: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汽化(或蒸发):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
(2)这是由于水的状况转化是需要肯定条件的,水蒸气只有在遇见冷空气时,才能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
(3)天空中需要有暖湿气流(或很多的水蒸气);干冰有哪些用途是:干冰升华时吸收很多的热,使暖湿气流的温度减少。
22.如图甲是小明做“察看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老师让同学们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如此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 ℃时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在第2 min记录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格处。[来源:Z+xx+k.Com]
(3)请你依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所测水的沸点都低于100 ℃,由此大伙判断可能是当时的大方压_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方压。
【答案】(1)减小热量损失 ,缩短加热时间 (2)94 (3)如下图所示 (4)99 吸收热量而温度维持不变 (5)低于